新环保法自今年1月实施以来,各地环保部门执法力度日益加大,而中国环保产业在新法的约束与推动下,发展日趋成熟。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应用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互联网+”环保或许能够成为当今产业潮流中较为夺目的产业之一。

环境监管模式创新

    “新法赋予了环保部门按日计罚、查封扣押等新监管手段,这是对环境监察机构的肯定,也对环境执法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环境保护部环境监察局处长杨子江说,互联网的加入,为重点污染源监控提供了新的手段。

    据了解,目前全国范围内的一万多家国家重点环境监控企业,基本上都装有在线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四大类需减排的污染物排放量。“按照要求,大部分地方直接监管的一级环保局都会把监测数据向社会实时公开。”杨子江说。

    此外,我国已有29个省市的环保部门使用手机、笔记本等便携设备协助环境执法。“把执法程序固化在手机App和电脑软件里面,现场考察工厂的排污指标情况时,只需要将达标部分画勾,未达标部分画叉,这样自动生成执法笔录。”杨子江介绍说,这要根据不同的生产企业进行软件的调整和更新。

    环保部门对环境的监测方法不断创新,个人对环境信息的获得也越来越方便。

多渠道资源整合

    “有了‘互联网+’环境执法的技术基础,下一步就是怎么把它们整合起来,让互联网的作用成倍或者成几何方式提升执法效力。”杨子江分析说,“执法人员数量不可能无限扩充,技术手段的应用肯定是必要的。”

    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司处长汪志国指出,互联网与环境监测结合应用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互联网技术的运用

    “现在全国各个地方的环境空气质量数据、地表水数据、饮用水源地数据、土壤数据等,我们将这些原始监测数据以及加工之后的监测报告发送给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由监测总站负责审核并形成综合报告。”汪志国说。

第二,远程网络质控平台的实施

    环保监测部门利用远程网络质控平台,实时了解每一个企业的运行情况、数据质量情况,出现异常会报警。

第三,信息发布

    据介绍,环保部2013年1月1日建立全国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发布城市空气实时监测数据,包括PM10、PM2.5、SO2、NO2、O3、CO2等6项指标的实时监测数据和空气质量指数;从2015年1月1日起,实现了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实时发布全覆盖,环保部官网均可查到数据。

    “此外,卫星遥感监测、综合在线自动监控系统、环境保护综合管理系统等智能环保建设的加强,使得环境数据资源越来越充分、环保管理越来越科学。”汪志国说。

产业的新发展

    新环保法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肯定了环保的基本国策,完善了一系列环保管理制度,还把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同时强化了政府部门和企业的环保责任。“新环保法对环保产业的推动无疑是巨大的。”杨子江介绍说。

    “‘互联网+’环境执法推动环境监测产业发展,对环境监测设备软件和硬件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提升了环境监测产品质量、性能适应性,提升了监测技术水平,加快环境监测制造业的发展。”汪志国感叹,“环保监测的技术和产品通过与互联网融合,更新换代非常快。”

    “互联网+”给环保产业带来的变化还包括技术集成的创新和产业模式的创新。这就要求企业要不断进行自我的提升,互联网的进步推动环保监测产业进而带动了整个环保产业发展。‘互联网+’将使环保产业从文化、理念、组织、战略到销售模式进行重新部署和思考,

    到时,人类的生产、消费、娱乐活动都离不开互联网,就像每个人离不开空气一样。到时,环保产业所面临的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相关文章